氣候風險管理

  風險管理    氣候風險    

 

氣候風險管理

1.內部控制三道防線
考量氣候風險非獨立存在之新興風險,而是驅動後傳導至各項既有風險,進而對本行產生財務衝擊,故本行將氣候風險管理納入既有之內部控制三道防線中,並訂於本行「氣候風險管理要點」中。

表1 內部控制三道防線職責說明

 

2.氣候風險管理流程說明


圖1 氣候風險管理流程

 

為有效監控與管理氣候風險,本行訂有「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管理準則」及「氣候風險管理要點」,遵循辨識、評估、監控與管理之氣候風險管理流程。針對各項業務、營運據點等進行氣候風險辨識,釐清具重大性之氣候風險後辦理後續風險評估。衡量重大性之氣候風險暴險,本行係採情境分析方法論,設定複數氣候情境,假設未來可能發生之極端氣候事件、政策法規變化等,搭配本行盤點現況資料評估本行受氣候風險影響之情形。針對高氣候風險者,本行將透過風險迴避、移轉或控制等方式以為管控措施。

另本行董事會於112年11月3日核准修訂「風險管理政策」,訂定「管控高碳排產業別投融資業務,降低氣候風險對本行業務的衝擊,並積極發展ESG 相關商品,掌握氣候變遷帶來的機會」為氣候變遷及環境風險風險胃納。

3.氣候風險管理制度(業務面)說明:

實體風險部分,授信相關部門審核不動產抵押品授信業務時,需評估不動產抵押品所在地址是否位於高實體風險區域,若位於高實體風險區域,將額外審核該不動產抵押品是否具備因應實體風險能力,若授信抵押品位於高風險地區且不具備因應實體風險能力,則判定為高氣候風險業務,並採對應之風險管理措施。此外,本行預計將逐步降低坐落於高氣候風險地區的擔保品案件;同時房貸業務已將部分高氣候風險地區列為原則不得承作之地區。

轉型風險部分,考量轉型風險主要係對高碳排產業有重大衝擊,本行現行僅針對高碳排產業進行轉型風險事前審核,瞭解交易對手的轉型風險承受狀況與因應能力,判別其氣候風險屬性高低,若具高氣候風險屬性,則進行對應之風險管理措施。


表2 氣候風險管理制度(業務面)說明

 

移至最頂 往下滑動